两岸精英共商书事
张志华董事长在海图会两岸出版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时间:2015-09-24 作者:本报记者 来源:山东出版

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内容图片展示

 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内容图片展示 

  本报讯  齐风鲁韵下东南,海峡之风送书香。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于9月12日至14日在美丽的鹭岛——厦门举办。山东省是本届交易会的主宾省,山东出版集团作为山东出版行业的领头羊和主力军,积极参展,主动作为,在本届交易会上收获颇丰。董事长张志华作为四位大陆演讲嘉宾之一,在两岸出版高峰论坛上作了题为《借势互联网+,全方位推进鲁台出版合作与创新》的主题演讲,阐述了对当前形势下传统出版走向和转型的深度思考,成为本届海峡图书交易会的一大亮点。
  张志华首先对近两年山东出版集团同台湾出版业的交流合作进行了回顾。近年来,除了经常性的简繁体图书版权贸易外,在展会活动策划、文创产业借鉴、出版技术内容共享、市场营销提升等方面,山东出版集团和台湾出版业都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去年6月,山东出版集团与承惠任总经理的台湾华品文创出版公司合作,在诚品书店台北敦南店举办了“孔孟缘·鲁台情──齐鲁特色文化台湾行暨‘孔子圣迹图’儒家文化专题展”。今年5月,山东出版集团组团赴台,参观访问了著名的城邦集团和诚品生活松烟店,台湾出版界现代化的营销服务理念和文创产品特色,为集团近期打造的山东书城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张志华重点阐释了对“互联网+”与出版业融合的理解。他认为, “互联网+”与传统出版有机融合,使传统出版产生裂变反应、质变效果的几个关键因素,主要集中体现在创新驱动、内容生产、用户需求、渠道融合、组织变革和人才资源聚集等方面。
  首先,创新永远是发展的驱动力。“互联网+”对传统出版来说最大的价值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能为传统出版提供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既是出版企业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传统出版企业实现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如果能够迎难而上、抓住机遇,出版业甚至可能因此进入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其次,打造极致产品或服务是核心竞争力。出版业的本质在于提供知识服务,而知识服务与用户信息消费需求的对应精度将高于一般信息服务,是出版业高水准满足信息消费需求的必然发展方向。再次,关注用户需求是经营的核心。传统出版业的升级转型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从以渠道、营销为核心,转变为以粉丝经营为核心,要以核心活动为主,常规活动和热点活动为辅,通过细化流程、深化感受、强化认知,逐步把用户转变为粉丝。然后,线上线下的渠道融合是路径。线上横向全渠道,自己卖+别人卖+带动线下卖,构建包括线上自营店、授权线上分销渠道、线上给线下引流路径等多渠道销售体系,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整合线上线下优质渠道资源。最后,组织结构变革和人才资源聚集是保障。“互联网+”组织变革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何打造实施战略所需要的组织互联网能力、建设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组织结构、设计互联网机制下的考核激励机制,以及将互联网思维植入企业文化等方面,并以此来凝聚专业人才,为互联网+出版提供智力支撑。
  张志华提出,借助“互联网+”的东风,至少可以从互联网+编辑思维、互联网+出版内容、互联网+出版技术、互联网+市场营销、互联网+版权贸易、互联网+展会活动、互联网+文创产业七个方面入手,全方位推进鲁台出版合作和创新,实现两岸科技+文化协同发展。
  本届高峰论坛以“‘互联网+’两岸出版合作和创新”为主题,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台湾时报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政珉、台湾联合线上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彦甫等嘉宾也先后发言,共同探讨互联网时代出版业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探讨两岸出版合作与创新的新模式。
  山东省作为本届海峡两岸交易会的主宾省,组织全省多家出版单位参会,并举办签约仪式、齐鲁作家签售讲座、新书发布会等18项主宾系列活动。山东出版集团主动担当,精心策划,撑起主宾省活动半边天,包揽了其中11项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山东出版集团的新面貌和新形象。详细报道请见本期 “海图会”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