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基层 为山东的发展凝聚正能量

时间:2015-07-25 作者:本报记者 来源:山东出版

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内容图片展示

  本报讯  近日,山东省委副书记王军民在回信中对山东画报5月份推出的大型专题报道《永不“卸任”的第一书记——赵坤》给予了高度赞扬,画报社的全体职工深受鼓舞、倍感温暖。王军民副书记的重要批示,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激励着山东画报社更加深入地思考新形势下《山东画报》的办刊方向,思考如何不断提升办刊质量、不断提高办刊水平,为山东的发展凝聚正能量。
  聚焦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记录好山东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
  聚焦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和政府对新闻宣传工作的一贯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也是对新闻出版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是山东画报社的优良传统。创刊于1943年的《山东画报》,在抗日战争时期,记者们深入战火纷飞的前线,深入根据地农村,宣传前线战士奋勇杀敌,宣传根据地人民的艰苦斗争,先后有4位记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山东画报》的记者们,不辞辛劳,深入基层,敬业奉献,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改革开放全面展开,从第一批干部下海到农民工进城,从京九铁路建设到核电站竣工,从干部榜样孔繁森到时代楷模张海迪,用镜头记录历史,用笔刻画时代,坚持正确导向,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进,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山东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历史画卷。今后,《山东画报》要按照王军民副书记批示的那样,“深入地去挖掘农民群众的致富历程”,用镜头记录好山东人民的建设史、发展史。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宣传基层群众的先进典型,挖掘群众身边的具体事例,唱响主旋律,提供正能量
  王军民副书记在来信中对山东画报社记者们深入基层的做法予以了肯定,这也给山东画报社的全体职工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按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所要求的那样:“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
  大型专题报道《永不“卸任”的第一书记——赵坤》,正是山东画报社记者坚持“三贴近”原则,从基层群众中挖掘出的典型人物。
  2012年4月,山东省选派2.6万名优秀干部深入到1.8万个基层单位任“第一书记”,深入贫困村,“抓党建促脱贫”。自那时起,山东画报社的记者就一直关注着“第一书记”尤其是省直机关选派的“第一书记”的工作。赵坤是省直机关选派的582名“第一书记”中的一员,经过三年的辛苦工作,他把罗家庄由一个省级贫困村改变成全新的“安山小镇”。《山东画报》的记者对赵坤进行了为期2个多月的跟踪采访,他们头顶烈日、走家串户地采访村民,与第一书记同吃同住、交流思想,用镜头拍摄、记录了罗家庄的变迁,用村民朴实的语言描写“第一书记”赵坤这三年的辛苦劳作。最后形成的长篇报道,感情真挚、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给读者带来清新之风,增强了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中国网”、“凤凰网”对报道进行了全文转载,引起了较大反响。
  今后,山东画报社将继续加强“第一书记”的报道,设置“第一书记”专栏,深入基层,宣传好省委实施的“抓党建促脱贫”、“联百乡包千村”活动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开发全媒体报道项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凝聚正能量。
  紧紧围绕着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自身的优势,勇于担当,有所作为。
  王军民副书记在回信中指出:“从明年开始的十三五规划,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打好扶贫攻坚战,在这一战役中,摄影家、出版家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大有可为。”
  王军民副书记的批示,为山东画报社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山东画报》必须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要让党性原则成为办刊工作的“压舱石”、“航向标”;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为山东省“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的推进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