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环球视野>返回上一级
“后涂色书时代”流行风的理性回归
时间:2016-10-14
作者:刘亚
来源:本站
摘要: 时隔一年,成人涂色书的流行风看似减弱,归于平静,但实际上,英美一大波大牌成人涂色书早已再次拉开战局。
2015年,一部《秘密花园》在全球掀起了成人涂色书的热潮。据美国《出版商周刊》统计数据显示,仅2015年当年,市面上发行的成人涂色书数量已经超过了150种,而《秘密花园》更是吸引了全球数以万计的成年人争相追捧,一举成为美国、英国、中国等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年度畅销书,成功打造“成人涂色书”这一新的图书类型。时隔一年,成人涂色书的流行风看似减弱,归于平静,但实际上,英美一大波大牌成人涂色书早已再次拉开战局。
不同于《秘密花园》时期主打的“解压”营销噱头,身处“后涂色书时代”,出版社除了在涂色书中融入剧情元素,搭配热门影视作品外,更对这一特殊图书类型的成功展开进一步思考,掘取该类型出版的新一轮蓝海。
涂色书模式升级为粉丝产品
今年10月,《纽约时报》畅销小说家,全球大热文学作品《搏击俱乐部》作者恰克·帕拉尼克发表了他的首部成人涂色书《诱饵:带你涂色的低俗故事》(Bait: Off-Color Stories for You to Color)。该书除了是帕拉尼克尝试涂色书的出道作品,也是他个人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作为经典小说《搏击俱乐部》的作者,帕拉尼克推出的涂色书已经有别于《秘密花园》时期清新的风格,融入了更多故事元素。
据悉,该书由Dark Horse Books出版社推出,包含8个风格诡异的短篇故事,书中的黑白线条画出自若埃勒·琼斯(美国经典影片《猎艳杀手》美术指导)、邓肯·费列罗(畅销漫画《地域男爵》插画家)等艺术家之手。帕拉尼克希望,读者在自己的色彩、名家的线条和他的故事中探索到耐心和坚持的品质,通过一部图书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发现和享受乐趣。
帕拉尼克并不是第一个在涂色书中加入情节元素的作家。早前,英国插画家麦克·科林斯首先为BBC热门剧《神探夏洛克》绘制了一副插画,这幅插图很快引起了英国出版界的注意,编辑希望将这幅作品掌握在自己手中。涂色书大热之后,去年底,由麦克·科林斯绘制的涂色书《心灵宫殿:涂色冒险》(The Mind Palace — A Colouring Book Adventure)问世。该书封面为“卷福”(BBC电视剧《神探夏洛克》主人公),封底是剧中主角之一的华生。插图选取了剧中热门的50个镜头,其中大量场景出自该系列第三季最终章《最后的誓言》。
此外,该涂色书在书中隐藏了一些线索,需要读者通过完成每一页涂色来寻找答案,并最终在图书的末尾揭开谜题。
对在全球拥有超高人气的影视作品而言,涂色书无疑为它们找到了新的衍生产品类型,而以影视剧经典场景为蓝本的涂色作品无疑对读者,特别是死忠粉的耐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意义不言而喻。
如由华纳兄弟推出的《哈利·波特涂色书》(Harry Potter: The Official Coloring Book),就将J.K.罗琳的经典系列图书“哈利·波特”以涂色的形式带到了读者眼前。书中图画均出自“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包含广受书迷喜爱的经典人物场景。而该涂色书被以亚马逊为代表的图书平台称为“最完美的‘哈迷’收藏作”,更有粉丝将涂色过程制作成视频发布到亚马逊的评论区,引发群体热议。《权利的游戏》也紧跟剧集热度推出了同名涂色书,将粉丝对剧中宏大场景的喜爱和对涂色的热情有效结合,实现新一轮创收。
涂色书流行缘自成人对童真的追求
出版社希望通过百变出新来延续成人涂色的热度。全球媒体也曾反复拷问“为什么成人涂色书能一夜爆红?”事实上,涂色书并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产物,该类型已经有数十年历史。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2006 年日本有近 20 家出版商出版成人涂色书刊。东京的河出书房新社陆续出版“成人涂色”系列共 11 本,总发行量超过 1200 万册。法国出版商在 2012 年出版的《你与快乐只差上色:100 幅美景填色减压》销量达 350 万册。
但直到《秘密花园》的爆红似乎才开启了该类型出版物的黄金时代。分析其走红模式,业界专家将功劳归于两大途径,即用户在社交媒体的自发宣传和商家主打的解压功效,直言二者为成人涂色书的水涨船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方面,“涂色者”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社交网,还能通过贴出彩色铅笔和水彩笔涂色的差异来涨粉。另一方面,成年人期待通过涂色让他们放缓生活的脚步,专注于某一件事情中。涂色书能够解压这种说法至今没有确凿的科学依据,许多打着“解压”的旗号,试图复制涂色书成功道路的图书也没能再创奇迹,这不得不让英美出版界重新思考,为什么大众对涂色书宠爱有加。
《纽约时报》将这种现象称为市场销售中的“彼得·潘市场”。而这种“彼得·潘市场”在出版界由来已久,即将面向儿童或青少年的图书卖给年龄稍长的读者,反而实现了销量的增长。
“后涂色书时代”呼吁出版理性回归
英国劳伦·金出版社相关责编早前披露,《秘密花园》本是一部面向儿童的涂色书,但由于书中线条繁琐、图案复杂,推出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随后不得不更改销售策略,转向成人市场。
哈佛医学院心理学家苏珊·林指出,无论涂色的趣味性多强,涂色书都不是一个对儿童创造性有益的产品,而且涂色书被定位成一款治愈性产品,可见其娱乐性的成分不高。“涂色也许能帮助解压,但从根本上看,比起随意绘画,涂色是一种直接性和自我约束性更强的活动。”可见,比起图书,涂色书更偏向于“适合怀有童心的成年人寻找童真趣味的”工具书,而且其门槛低,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都不高,只需要一盒彩笔以及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这从某种程度解释了该类型图书成功的实质性原因,也为出版社打造类似爆款指出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抛开出版社对盈利的考虑,出版界对该类型表现得并不友好。《美国不理性时代》(The Age of American Unreason)的作者苏珊·雅各比更是带着批判性的态度直言,涂色书是一种“泛文化变型的人造品”,沉迷于涂色书的成人带有逃避现实的情绪,希望通过安全圈来逃避现实世界,这种对青少年文化的过度追求是一种文化的倒退。尽管尚属一家之言,但出版社仍然需要在这股流行风面前保持理性。
更多新闻
More- 德国版权案裁决:将给德出版带来什么?2016-07-05
- “书店+住宿”书店探索共享经济新生态2016-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