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出版一线>返回上一级
从“出去走”到“走出去”的对话
专访山东友谊出版社社长姚文瑞
时间:2015-07-10
作者:本报记者
来源:山东出版
6月26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对集团此次赴美活动做出批示,认为集团在美国书展上的活动“为山东出版走向世界开拓了思路,增强了信心,积累了经验”,并要求“不断总结成功做法,扎实做好已洽商项目的跟进落实,以外促内,稳扎稳打,把山东出版‘走出去’的步伐迈得更加有效”。孙守刚还要求山东出版集团“在国际市场要有所作为,更要有紧迫感”。
通过此次参加美国书展,集团既从国际出版界和最新的国际出版潮流中看到了目前自身工作的不足,感受到了紧迫感和压力,也从策划组织的活动及其成效中收获了信心,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山东友谊出版社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地方外宣出版社,在“尼山书屋”这个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为集团“走出去”提供了借鉴。为此,本报记者对山东友谊社社长姚文瑞进行了专访。
Q本报记者 A山东友谊出版社社长 姚文瑞
Q多年来,我们并未缺席各类重大国际图书出版文化交流活动,然而取得的成效却不显著,原因何在?
A过去,我们总把“走出去”的重点放在版权输出方面,即使在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上也是一厢情愿,强推色彩浓厚,致使“走出去”工作变成“出去走”,收效甚微,这些陈旧的理念已成为我们真正“走出去”的瓶颈。
前几年,山东友谊出版社“走出去”的模式比较单一,单纯把版权输出、实物输出数量作为我们的目标,并没有真正把文化资源做系统的整合和包装,在“走出去”的图书产品的表达形式方面,也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自说自话。即使是英文图书,它的“中国”血统也过于凸显,语境依然“很中国”,不适合国外读者阅读,也就无法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新常态下,真正的“走出去”要求我们文化企业要增强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Q针对这些问题,在实现“走出去”的过程中友谊社做了哪些有益的尝试和努力?
A我认为,探索“走出去”的新方法和新渠道,创新和转变理念尤为重要。不能按照原本固有的想法和习惯去臆断海外读者,更不能强推。对于中华文化,我们首先要很好地梳理和统筹,总结我们在文化推广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更新观念,以沟通、融合、对话为原则进行平等交流,强调自愿性和合理性。
我们在工作中体会到,单本书版权输出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而成百上千种图书在不同国家面向不同文化领域的广大读者开放,它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同时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的文化交流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力会更久远。
Q创建尼山书屋的初衷是什么?它的定位是如何的?
A2012年5月,友谊社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成功举办了首届尼山书展,创建了首个尼山书屋。尼山书屋以孔子出生地“尼山”命名,意在展示中外优秀文明成果的图书,开展国际合作出版,推动中外文明对话。
尼山书屋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
一个平台——中外文化交流平台
两个属性——公益性与民间性
三个宗旨——交流、合作、融合
四大功能——收藏和展示中外文明对 话图书成果;举办各类中外文化交流的主题文化活动;开展国际合作出版(含数字出版);搭建图书销售平台
Q请您介绍一下尼山书屋目前的发展规模。
A自2013年7月首家海外尼山书屋在马耳他成功建立,至2015年5月,已有12家尼山书屋分别在欧洲、美洲、大洋洲的8个国家落地,有6000余册优秀图书通过尼山书屋走出国门,与海外读者见面。在美国1.2万家图书馆中位列第五的洛杉矶公共图书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图书馆等著名图书馆均辟出了专架,收藏和展示尼山书屋图书。
Q尼山书屋所展示的图书在出版特色上有哪些创新?
A过去,在出版物“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有两点:一是内容,我们推广的不是人家想要了解的;二是语言翻译过于“中国化”,国外读者接受起来非常困难,久而久之,就被拒之门外。这里就有一个表达方式不对接、不畅通的问题。友谊社在实践过程中,经过反复调查和打磨,广泛听取海外朋友意见,在“走出去”出版物的表达方式上进行了探索与创新,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介绍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比如,我们在出版《大美齐鲁》(英文版)时作了大胆的探索,无论是文字上还是形式上,均采用“本土化”的表达方式。请美国熟悉中华文化的专家按照外国人的审美和语言习惯用英文创作,让海外读者真正能够看得懂中国文化。同时,在开本、封面设计等方面,也按照当地读者的欣赏风格来做,真正做到符合当地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
《大美齐鲁》(英文版)这次在美国书展上受到了好评,图书被美国法拉盛图书馆、洛杉矶公共图书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图书馆等美国知名图书馆收藏。
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只有采用本土化的表达方式,才能顺畅地被当地民众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做到“走进去”。
Q目前尼山书屋是否已经产生了经济效益?
A在今年举办的莫斯科尼山书屋图书展上,实现销售14000卢布,虽然数额不大,但这是破冰的开始。随着尼山书屋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国的许多文化机构主动来友谊社参观考察,寻求合作契机。
Q近几年,尼山书屋在海外的发展速度可谓迅猛,这种规模的接连落地对尼山书屋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A通过尼山书屋“走出去”工程的实施,尼山书屋在海外接连落地,我们深深感受到海外朋友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喜爱,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文化与出版作为国家软实力,备受重视,尼山书屋作为承载文化与出版的符号和载体,是可以产生很大的国际影响力的。
2015年5月28日,中美双方在洛杉矶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反响。有100多位当地知名学者和重要嘉宾出席揭牌仪式。在仪式上,美国联邦众议院议员Judy Chu说,尼山书屋在洛杉矶图书馆落户是美中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尼山书屋的到来必将惠及超过400万当地民众,为中美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打造良好平台。洛杉矶图书馆John Szabo馆长说,洛杉矶图书馆系统有70多家分馆和600万册图书,尼山书屋在图书馆落户,不仅丰富了馆藏,也方便了广大读者和研究学者。
海外尼山书屋落地后,我们根据当地实际,组织了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比如2015年5月18日至22日在莫斯科尼山书屋举办的两项文化交流活动,2015莫斯科尼山书屋图书展和“翰墨飘香 美丽中国——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均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莫斯科尼山书屋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的第一家尼山书屋,自2013年12月设立并开放以来,受到了当地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在这次书展期间,一共展出了尼山书屋精品图书150多册,俄罗斯读者参观书展的兴致很高,对我们的图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尼山书屋这个平台,我们不仅输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我们的出版机构也得以有了“走出去”的契机。尼山书屋国际出版公司是山东出版集团山东友谊出版社在海外注册成立的第一家海外出版机构,其主要目的一是拓展海外市场,实现本土化出版,二是把中国优秀文化介绍到美国,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海外尼山书屋落地后,中外媒体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及时报道。人民网、新华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媒体都做了报道和转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对海外尼山书屋作了详细报道;落地国的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站等也都作了重点报道。
Q山东出版“走出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在国外出版市场上有所作为,具体的措施规划如何?
A首先是运作好尼山书屋国际出版公司,以在美国运行好尼山书屋国际出版公司为抓手,加大国际出版力度,找准国际出版的立足点,提升山东出版集团的图书和版权在美国及海外的市场影响力。尼山书屋国际出版公司是山东出版集团山东友谊出版社在海外注册成立的第一家国际出版机构,是面向美国读者进行中华文化国际出版的实体机构。我们将根据海外读者的实际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美国开展国际出版和国际版权贸易,努力推出一批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外文精品图书,为集团出版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其次,继续推进尼山书屋走出去工程。尼山书屋重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交流格局,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我们规划了十个系列近百种活动供尼山书屋选择推进,主要包括开发版权贸易、合作出版、学术研讨(包括传统文化讲座)、图书展销、数字资源库建设等文化合作项目。
第三,打造“尼山书系”文库。“尼山书系”是为尼山书屋量身定制的一套系统推介中华优秀文化的外文读物系列丛书,立足海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进行整体规划,精心设计,全力打造成一套有国际影响力、国际化的品牌丛书,做到长期规划,逐步实施,作为尼山书屋重要藏书,并进入世界重要图书馆收藏。
此外,我们还要建设数字尼山书屋,包括打造尼山书屋数字资源库和建设尼山书屋网站两部分内容。尼山书屋网站面向全球开放,展示全球尼山书屋落地情况、活动消息、藏书信息等。选择精品图书,转化为数字产品,满足尼山书屋各种终端的发布和阅读需求,实现数字化阅读,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莫斯科尼山书屋一角
更多新闻
More- 省图展出五里山房捐让山左文献2015-07-10
- 科技社选派年轻编辑参加策划编辑培训201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