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次忠:学习理解十九大思想内涵
以新的姿态推动工作发展

时间:2018-01-16 作者:王次忠 来源:本站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论断、新要求、新部署,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首要的政治任务,本人通过集中培训、集体学习、自学等方式,逐步加深对十九大精神的认识和理解,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初步学习的体会:

一、从政治的高度学习理解十九大的思想内涵

十九大报告是一个政治报告,通篇贯穿了政治这条主线,必须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和理解报告的内容。

大会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向人民、向历史、向全世界庄严宣示: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政治宣言。报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谋划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个伟大”的实践新路径,回答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新课题,是我们党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总书记在报告中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大会刚结束,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了中共一大会址、瞻仰了南湖红船,多次讲到“初心”二字,强调“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可以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政治立场。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四个伟大”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鲜明提出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政治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突出政治功能;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要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要深化政治巡视。

报告在阐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时强调,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在阐述推进伟大事业时强调,要保持政治定力;在“八个明确”中强调,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有效维护国家安全,要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选人用人要突出政治标准;全面增强执政本领,要增强政治领导本领,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将“政治建军”列在“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之前;群众工作方面强调要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有人统计,“政治”一词在报告中出现了94次。我体会,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与党的性质、党的历史使命、党的历史任务以及历史经验教训等分不开的。我们这样一个有8900万党员的大党,要领导13亿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伟大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就要求全党有高度的意志统一、高度的思想和行动一致。这就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就要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唯有如此,才能汇聚起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磅礴力量,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风险和挑战,才能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十九大的重大政治判断

十九大报告系统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科学把握时代趋势和国际局势新变化,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

1、这一判断是基于中国发展的历史基础。报告指出,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十八大以来这5年,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进行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促成的我国发展的历史新起点,催生了新时代;5年来我们党执政方式和执政方略的重大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的重大变化,以及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变得更高的发展新台阶,奠基了新时代;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发展新阶段,标识了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从十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十八大以来各个领域的成就,强调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党的历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在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基础上,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这一判断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自1956年党的八大之后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又一个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状况,揭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症结所在,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从供给侧到需求侧这两端所发生的历史性新变化,促成了新时代。

正确判断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重要经验。正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据此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大政治判断,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来思考来谋划。同时,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在实际学习工作中,要准确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认识新矛盾、顺应新形势、展现新作为,紧紧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发展。

3、这一判断是基于党的奋斗目标有了新要求。十九大作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战略规划:到2020年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比原来规划提前15年;在此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2050年建国100周年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是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诠释了新时代。十九大报告从未来的发展规划、人民的理想追求、中国的世界影响等方面作了阐述: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