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地域发展+品牌化经营,这就是“广西师大社模式”!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广西师大社举办了一场“艺术之桥”2019年度系列暨《建筑中国》创刊发布会。《建筑中国》是我们近年来着力打造的“走出去”品牌“艺术之桥”的又一个新平台,集中体现了广西师大社跨地域发展和品牌化建设的战略。
跨地域发展:战略突围的必然选择
再过几个月,广西师大社就成立整整32年了。回望这30多年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艰苦创业”阶段,从1986年成立到1998年。我们建社时一穷二白,当年还从学校借了20多万元。那时,大家把生存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各部门的人,包括财务人员、办公室、出版科、发行科的,都是要编稿子的。这个阶段为后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艰苦创业”阶段也是广西师大社的专业化阶段。广西师大社从教辅领域突围,声名鹊起,成为当时的“教辅新六家”之一,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发展到在教育出版领域小有声誉,成为一个专业化的出版社。1995年,广西师大社获评“先进高校出版社”,老社长去领奖,还住在地下室里。媒体采访拍照时想找个光线好的地方都没有。但那时的辛苦和付出都是有意义的,既为后来的发展奠基,也成了广西师大社的一个基因。
第二,集团化发展阶段,从1999年到2013年。广西师大社从单一的教育类出版社成长为综合性的跨地域、跨领域发展的出版集团。1999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因为我们社开始注入了跨地域发展和集团化发展的基因。也是在这一年广西师大社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这是“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准备。当时报名的有700人,最终只录取了十几个。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是,我们启动了跨地域发展战略,有了要打入上海、北京、广州和南宁的冲动和计划。
于是2000年,北京贝贝特出版顾问有限公司成立了。从此,我们开始以北京公司作为平台开展图书策划出版和文化建设活动。到2004年,基本实现了跨地域发展的战略布局,先后建立了北京、上海、广州、南宁、南京等五家公司,每家公司都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出版板块。在突破资源和地域局限的同时,也把一个以单一教育图书为主的出版社发展成为具有集团框架维形的综合性出版社。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出版社内部改造,在原有编辑室的框架下逐步培育、孵化、裂变分社,基教分社、高教分社,南宁公司,“魔法象”和“神秘岛”团队,文献分社,艺术分社、文艺分社、人文分社、社科分社等,各分社独立经营,这样更利于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这种以单体出版社为主体进行延伸拓展、组建集团的“内涵发展,自我裂变”道路,形成类似各省出版集团的出版布局和架构,成为出版业界跨地域发展的典型样本,被媒体称为“广西师大社模式”。2009年6月28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我们的集团化发展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此后几年间,广西师大社深入推进“突出主业、多元发展”进程。在保持出版主业突出、坚挺的同时,开始了多元化发展,进入了房地产、文化旅游、艺术品等领域,逐渐成为综合性文化集团。
第三,国际化发展阶段,从2014年至今。在此阶段我们基本建成具有完整产业链的跨国出版集团后,全面开启国际化进程,从一个国内知名的跨地域、跨领域发展的出版集团朝着具有一定世界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国际文化机构的发展愿景前行,国际化发展战略是实现这一远景的重要战略支撑。
跨地域发展是“广西师大社模式”的核心内涵,而国际化发展其实是跨地域发展的战略延伸,近年来,我们更积极主动地投身版权贸易、资本“走出去”、海外渠道建设等,希望能打造一个有世界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国际文化机构。我们选择借助资本力量直接并购国际领先企业,这样不仅节省更多财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快速进入国际化轨道,大大节省了企业的发展成本。
2014年7月,收购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由此开启了国际化发展进程,跨地域发展战略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我们发展的战略视野得到了一个层级的提升。2016年8月,收购英国ACC出版集团,完成国际化出版发行完整产业链布局,全面开启国际化战略发展;同年,还与克罗地亚儿童图书出版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旗下童书品牌“魔法象”在克罗地亚成立全资子公司Magic Elephant Books,广西师大社国际化发展战略又向前迈了一步,标志着我们集团品牌国际化的开启。完成对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的收购后,我们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跨国出版管理与经营模式,即“双本土化”+“一体化”。
所谓“双本土化”,是指在保留保持海外经营管理队伍的同时,注重具有国际视野与业务技能的中国本土团队的培养与建设,从而形成海内外协同发展的效应。我们专门在沈阳组建了专业化的团队和海外团队进行全方位对接;而“一体化”是全球品牌、内容、人力与资金资源的集约调配,实现“全球组稿,中英共版,国际发行”。这是我们社在艺术设计类图书产品条线上形成的全新的编辑、出版、发行模式,也可以说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一个新的有效路径。如《民宿之美》,在全球建筑设计行业内征集100个精选案例,经由国内外多个编辑共同采选内容,以中英文两种形式独立出版,在国内统一印刷后,以澳大利亚、新加坡、伦敦、纽约为集散地,通过30多家发行商推向全球。
在国际化发展的同时,广西师大社启动了第二轮跨地域发展,将布局转向二三线城市、中西部地区。2016年的6月26日,深圳贝贝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揭牌,开始探索“出版+,深圳+”发展新模式。同日,由广西师大社与深圳一家文化公司战略合作共建合作共建的深圳策划出版机构也在深圳揭牌。深圳贝贝特公司和深圳策划出版机构的同日挂牌,标志着我社第一轮跨地域发展和第二轮跨地域发展的战略布局基本完成。
从地域版图角度来说,第一轮跨地域发展是以子公司的形式在北京、上海、深圳、南宁成立公司,大致形成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城市布局;第二轮跨地域发展则是以战略合作的形式、“制版分离”的模式在济南、呼和浩特、成都、深圳四地成立策划出版机构,也形成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城市布局。如果说,第一轮跨地域布局主要以策划和营销为主,是从边缘小城走向中心城市,是广西师大社发展的空间扩张;第二轮跨地域发展则是以策划、编校、设计、制作为主,是一种战略合作,更具活力。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两个层面的布局,实现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有效整合优质的出版资源并形成有效的文化影响力。
最近一两年,我们仍在不断推动跨地域发展战略,先后以合资公司的形式在拉萨、呼和浩特和郑州成立了新的公司。这种模式更接近第一轮跨地域发展初期的模式,但又不完全相同,可以看作是广西师大社两轮跨地域发展后的融合形式,是一种新时代的新探索。
品牌化建设:内涵发展的重要路径
品牌化建设是一个成熟的企业绕不开的课题。出版社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必须依靠一本本优秀的图书,这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受到读者欢迎和认可并经受住时间历练的好书,才能成就一个出版品牌。
在品牌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家出版社各板块图书的选题类型、图书风格品位都不尽相同,预期读者也各有不同,很难通过产品形成一个清晰的品牌形象。怎么办?我们的思路是将每个板块专业化、系列化、品牌化。也就是说,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个出版品牌具体化、细分化,分成若干子品牌,每个板块打造出比较鲜明的特色,共同构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个大品牌的形象和影响力。
从时间上来看,我们进行了以下品牌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从2000年到2003年上半年,我们通过北京贝贝特公司完成了学术人文图书“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发展
更多新闻
More- 3年做一个故事,出版机构也能这样打造极致内容吗?2018-11-27
- 数字出版时代编辑的能力构建201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