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寻找经典, 做一个有出息的阅读者
伏尔泰曾说:“读书使人心眼明亮。”读书,是每一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于作家而言,更是如此。4月23日,也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我国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接受了山东画报社《爱尚生活》杂志的独家专访,对众多阅读问题做出了精彩绝伦的回复。
“文学写作不是比速度,而是追求内在的艺术与思想的含量”
张炜是一个传统的作家,在媒介发达、人人都想成名的今天,很难在公众场合见到他的身影。张炜坦言,自己并不适应嘈杂、人多的地方,而是喜欢呆在一个地方静静地阅读。
用“传统”二字来形容张炜并不为过,潜心读书和创作的他很少接触现在甚是流行的社交媒体,“我不太知道微信上有我的文字,因为我没有微信。我对 现代科技产品的使用总是比较慢,比较喜欢用老办法去工作和学习。这使我的工作效率慢下来,但好像早已经习惯了这样。”也许正因如此,张炜常年坚持用手写搞 创作,其中包括其获得矛盾文学奖长达四百五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这是一个十分繁重的体力活儿,在国内现代作家中也十分罕见,但是张炜却有着自己 的看法:“手写慢,一进入状态就可以更从容地思考,电脑闪烁的光标反而不利于运思。手快于脑,这对于写作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情。文学写作不是比速度,而是 追求内在的艺术与思想的含量。”
“‘网络文学’和‘网络作家’其实是个伪命题”
自1998年,蔡智恒把《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贴在网络上至今,网络文学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盛大文学、红袖添香、榕树下等文学网站的壮 大,似乎满足了每一个想成为作家的人的文学梦。人们开始习惯网络阅读、开始对手机“不离不弃”,渐渐习惯快节奏、碎片化的阅读,而遗忘了手捧经典读本的感 觉。
不少文学爱好者借助网络进行创作,甚至还成为了畅销书作家,鲁迅文学院也连续举办了多期网络作家班,“网络文学”的地位与身份正不断攀升。面对 此种现象,张炜却相当镇定,在他看来 “只有网络园地,没有‘网络文学’;只有好的作家和不好的作家,而没有无法分辨和判断的所谓奇怪的‘网络作家’。‘网络文学’和‘网络作家’其实是个伪命 题。”他认为,评价文学作品只有一个标准——语言的功力,即思想与艺术的含量,好的作品发表在哪里都是好的,反之也是同样的道理。网络传播渠道与纸质印刷 品不同,但二者所承载的文学内容却要接受相同的检验标准。
“人们担心纸质书要面临消亡了反而是把问题看反了”
“不出书是等死,出书是找死”似乎成为了传统出版行业的口头禅,要么凤凰涅槃,要么灰飞烟灭,对纸质书面临消亡的担忧成为了飘在头顶上空的幽 灵。原本以为,张炜也会对纸质书消亡的论断持肯定态度,会为纸质书唱一曲挽歌,出人意料的是,他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看法——“现在纸质书越来越多,从印刷量 上看就是如此,所以人们担心纸质书要面临消亡了反而是把问题看反了。目前,我不仅没有看出什么消亡的可能性,反而看到了另外的现象——写作者狂热地追求纸 质书的出版,并且每天都有成山成岭的纸质书运向市场。更主要的是,世界上越是发达国家,纸质书的销量就越是巨大。可见,我们国家越是发达,就越是拥有一个 可以对纸质书保持自信的未来。”
作为常销书作家,张炜对于充盈市场的各类畅销书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短期内畅销书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一般来说却很难经得住时间的淘 洗。他说,经典作品很少有畅销书,真正意义上的纯文学(诗性写作)也不会有畅销书。“畅销书的写作更多的是商业意义,而不是文学的意义。我偶尔也会出一两 本比较畅销的书,也上过畅销榜,但我并不重视这些,因为这与我写作的初衷和预期不符。”他说。
“读书少就是没出息,而往往不是因为没时间”
张炜的作品中经常会有童年在海边的景象,正如他自身的经历,在海边生活到十多岁,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文学的阅读。“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我 认为是大自然教导了自己,让我迷于文学,迷于诗。”文学类、思想类书籍,还有人物传记是张炜最喜欢读的书,在他看来,绝妙的虚构和真实的记录是最好的,不 真实、不绝妙的书,读了也是白白浪费时间。他毫不讳言阅读经典的重要性:“时间太宝贵了,在阅读上浪费时间是最傻的事。阅读经典的主要意义在于,阅读它们 最为节省时间,它们是精神和艺术的钻石,最划得来。”
在张炜的家中,目光所及之处全是书,规模不亚于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张炜回忆说,影响其人生的书太多了,一时说不完。他说,至少小时候读过的一位 苏俄作家的《猎人的故事》以及《托尔斯泰传》是自己一直都不能忘的。在日常工作比较繁忙,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张炜不出门时主要是在读书。他认为,写作需 要谨慎,所以没有必要长时间写作。阅读的快乐是难以言喻的,即使是在写作时,也不会停止阅读。
作为如此喜爱阅读之人,张炜坦言,没有书,就像没有清新的空气一样,不敢大口呼吸,难以张开肺叶。他更是对当下人们阅读量少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 看法,“读书少就是没出息,而往往不是因为没时间。人应该是哪一段时间读书少了,就会觉得自己没出息。一个民族和一个人都是一样的,看将来有没有出息,就 看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如何了。有人年轻时候比上了年纪更有出息,是因为那时候读书更多。”
“用书引导下一代,这个想法太大了,我不太有”
张炜的可爱还源自他的虚怀若谷。他正在创作一部儿童文学作品,面对记者“应该用什么样的作品来引导、影响下一代”的提问,张炜说:“用书引导下 一代,这个想法太大了,我不太有。写作时,我不太去考虑过多的‘儿童作品’如何,只是认真写。我认为,不能过分强调‘儿童文学’的独立品格,因为它只是文 学作品的另一种格调罢了。”
作为知名作家,张炜给读者推荐鲁迅的《故事新编》和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在他看来,前一本最好读且有趣;后一本,深邃无比,是思想的大书,值得放在枕边。此外,索尔·贝娄的代表作《洪堡的礼物》,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最迷人的一本小说,直到现在他还没看够。
更多新闻
More- 山东人民出版社《武装的街巷》中译本首发式暨山东与日本文学国际2015-05-12
- 新校园杂志社举办“世界读书日”阅读推广活动201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