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到服务,一家专业社的数字出版转型之路
近年来,人卫社积极响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国家行动计划,将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作为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人卫社的数字出版业务从考试培训起步,进而构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走出了一条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之路,为大型出版企业数字出版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样本。
融合发展,三步跨越和四步迈进
人卫社是全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其纸书的传统业务以医药教材、学术专著和科普图书为主,以此为核心展开的数据库和在线教育平台,是人卫社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起源。10余年来,从最初的电子音像业务到数字出版转型,从医学在线教育中的医学考试培训,到后来的教学素材库、临床知识库、富媒体电子书等,人卫社尝试了多种产品形态的设计研发,并从产品向服务不断延伸,在教育、学术、科普等各板块实现了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成果丰硕。
2013年首套国家级医学数字教材启动,2014年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创建、人卫慕课平台推出,2015年智慧平台建设、人卫智慧服务商城上线,人卫社用3年多时间实现了“数字教材-慕课-人卫开放大学-智慧平台建设”的三步跨越和四步迈进。2016年,是人卫社的“转型显效年”。这一年,融合教材建设全面开展,3D人体解剖学推出,智慧平台多个子平台开发上线,人卫开放大学开课。2017年,人卫社迎来“融合效益年”,数字出版产品进一步拓展,人卫临床助手、人卫用药助手、约健康、人卫题库、人卫E教平台等全面运营推广,人卫社的数字出版开始向智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迈进,转型融合成效显著。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形态更加丰富。人卫社快速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在传统出版基础上积极构建“互联网+医学教育”的发展新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开发众多适合移动终端的App产品。“人卫慕课”是人卫社搭建的医学专业慕课平台,开设公开课1300余种,在线选课人数超过6万人,选课院校100所以上,可以支持PC端、移动端的学习。“人卫临床助手”以临床诊疗指南、专家共识、典型病例、人卫专著为内容资源,全方位辅助及支持临床医生的决策过程。此外,人卫用药助手、约健康、人卫临床知识库等App产品,均以权威医疗卫生内容为资源,为受众提供高效、高质的网络化、数字化医学知识服务。
其次,针对移动端,拓展教材产品新形态。人卫融合教材是将纸质教材与数字内容相融合的产品形式。以纸质教材为载体和服务入口,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扫描封底及书内二维码获取知识服务,即可将传统纸书内容与数字内容、互联网平台有机融合,实现内容与平台、线下与线上服务的无缝对接。
再次,在服务层面,为满足在线课程在院校教育中的应用需求,人卫社推出了“SPOC”云服务应用平台。“SPOC”就是定制化小型在线课程应用。通过远程的云服务,提供院校独享的页面、管理和服务。从宏观层面看,这种方式既可以节约教育经费,又实现了教育平等和优质资源共享。
最后,人卫社积极运用微信渠道,服务产品宣传和信息传播。如该社的“人卫健康”微信公众号,自2015年11月正式上线以来,现已积累15万粉丝,并入驻了“今日头条”“搜狐号”等新媒体平台,单篇文章的阅读量在“搜狐号”中达到了60万,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由“人卫中医”“人卫妇儿”“关艾汇”等24个微信公众号组成的人卫微信传播矩阵,利用各自不同定位和专业领域优势,系统策划,优势互补,发挥规模效益。“关艾汇”作为一个以艾滋病专业医师为受众群体的小众领域服务号,粉丝有7000余人,涵盖该领域80%的医生,显示了人卫社在专业出版领域强大的号召力。
克服困难,五大融合是解决之道
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转型,一般都会面临观念、体制、机制和人才等方面的诸多困难。观念方面,很多传统出版人很难接受新生事物;体制和机制方面,不能建立有效的数字出版运营机制,转型力不从心;人才方面,数字出版人才匮乏,是出版界转型升级的主要障碍。
在采访中,人卫社董事长、党委书记郝阳多次提到,要实现医学教育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新跨越,必须大力推动“观念、体制、机制、人才、服务”五大融合,这正是人卫社面对上述困难的独特解决之道。
第一,观念。随着我国文化和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内外大型出版传媒集团都在转型升级、加速发展,人卫社及时借鉴业内外经验,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加速自身的转型升级,以应对互联网巨头和新兴医疗信息服务互联网公司对传统出版的冲击。
第二,体制。随着数字产品的升级,人卫社的管理体制也及时作出调整。配合产品升级,该社的数字出版部门屡屡升级,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和内部工作体系以适应新的发展模式。郝阳指出,在打造专业出版平台的过程中,设计好商业模式、运营机制、管理体制等尤为重要。2013年,人卫社电子音像部升级为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成为专门的数字出版落地执行单位;2015年,“智慧数字中心”成立,负责数字转型的总体协调和统筹规划;2016年,人卫社还专门成立了新兴媒体出版战略规划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由董事长亲自挂帅任主任委员,总经理、总编辑任常务副主任委员,全面统筹协调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工作,并借鉴先进的互联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促进自身的融合发展。
第三,机制。结合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人卫社不断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管理制度。如创新融合考核制度,在部门单品种核算中加入数字出版转型升级部分的考核,以考核促发展;制订电子书同步出版协同运行管理办法、富媒体电子书制作审核流程、数字出版选题论证制度等,希望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打造精细化管理布局,实现数字出版业务转型升级。
第四,人才。人卫社建立了数字出版人才培养体系,利用外部人才培养资源,加大数字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考评制度,建立人才保障体系,科学地管理和激励数字出版人才的工作和成长。
第五,服务。实现从产品到服务的发展,是人卫社融合发展的一条主线。谈到从数字教材向慕课平台和人卫开放大学的跨越,郝阳说:“一般而言,只要为用户提供一个强需求产品就足以成功。但是如果想做好平台,仅仅靠给用户提供产品是远远不够的,要以服务用户为导向,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夯实服务。”
此外,人卫社数字产品的升级,离不开国家相关资金的支持。从2013年至今,人卫社的10多个数字融合项目获得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等资金和项目的支持,为该社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未来规划,一个引领与两大目标
郝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卫社不仅要继续保持出版社在传统出版领域的优势,更要在数字出版领域继续发挥行业带头作用。”在“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人卫社均将数字出版转型升级作为重点工作,“十三五”期间更是将“精准实施服务时代化”作为六大发展战略之一,“升级实施转型数字化”,构建智能智慧的终身服务。
对于数字出版的未来规划,人卫社有着清晰的发展蓝图。2013年,人卫社制定了《人民卫生出版社数字出版战略规划(2013-2020)》,以此为基本思想理念和工作纲领,有条不紊地推进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工作。
这一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个引领,以“健康中国•数字人卫”为引领;两大目标,紧紧围绕“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两大战略目标;4大战略,全领域战略、整体转型战略、公司化战略和持续创新战略;8大工程,中国医学数字出版和国家化信息平台、中国医学教育数字出版平台、中国健康科普数字出版平台、人卫医学百科数据库、人卫医学电子书城、人卫内容生产与管理平台、人卫数字印刷基地工程和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等8大工程,共建“人卫云”;11大领域,围绕医学学术、医学教育、医学考试、健康科普、电子书、App、报刊出版、数字印刷、国际化、创新拓展、技术和营销等领域战略布局。
郝阳表示:“在当下转型升级加速的出版环境中,人卫社除了进一步巩固既有的出版成果,不断升级和维护现有产品外,还将进一步拓宽出版领域,不断拓展新的产品方向。”人卫社未来主要的发力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持优势,迭代升级;二是拓宽领域,多元发展;三是战略合作,优势互补。
更多新闻
More- 人工智能出版诗集?人类连写作这块阵地都守不住了吗……2017-07-07
- 出版联姻VR:找准位置深入开发2017-06-23